前言
16岁时,他出版了《当道家统治中国: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》。18岁时,他创作的第二本历史著作也随之问世。他就是高三学霸—林嘉文。
如此小的年纪,能有这么大的成就,一时间在历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。因此,他被人们冠上了“天才少年”的称号。
就在大家等待他带来更好的创作时,却传来了他跳楼的噩耗,此时距离他高考仅剩100多天。在留下的遗书中,他声称一生中看透了两件事,字里行间写满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。
那么,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位天才少年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呢?他的一生究竟看透了哪两件事?
展开剩余91%少年学霸
1998年,林嘉文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书香世家。他的母亲和外公外婆都是教师,每天都在学校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。他的父亲也是在某所法律院校工作。
从小就生活在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中,致使林嘉文从小也非常喜欢阅读。别的孩子还在读童话故事的时候,他就已经读懂一些意义深厚的书籍了。
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,因此,林嘉文的学习成绩从来都没让父母担心过,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。
林嘉文除了学习以外也有别的兴趣爱好,那就是看《百家讲坛》这个节目,每当讲到历史高潮时,林嘉文就会被里面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的所吸引。
或许是因为这个节目里讲的历史内容太过精彩,导致林嘉文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历史。
林嘉文的父母渐渐的发现,自己的孩子经常泡在他爸的书房里,看着相关的历史书籍,痴迷到父母喊他好几声才会应答。
林嘉文的父母觉得孩子爱看历史书是件好事,为了培养孩子兴趣,经常给林嘉文买相关历史的书籍。比如:《资治通鉴》《史书》《中华上下五百年》
林嘉文在看到父母给自己买这些书时都会开心好久,拿到书后,林嘉文马上乐此不疲的汲取书中的知识。
林嘉文对历史的痴迷程度也没有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,这是令他的父母最感到欣慰的地方。
在历史课上,他也会积极的听老师讲的内容,如果发现历史老师有讲错的地方,他也会大胆的和老师提出来。成为了历史老师得力的小帮手。
在遇到同学听不懂的地方,林嘉文也会和同学耐心讲解。因此,同学们都亲切的称他为“林老师”。林嘉文也非常喜欢同学们这样叫他。
林嘉文在初中的时候,凭借着自己积累的历史经验和对历史的爱好程度,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:《当道家统治中国: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》。
此书出版后,获得了广大历史学者对这本书的称赞。令他们想不到的是,这本书居然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之手。
由于是自己自费的原因,出版时他并没有公布自己的个人资料。他想的是,自己出版这本书就是提供给给和自己一样爱好历史的人。他不想通过这本书给自己带来过多的名誉。
林嘉文在上高中后,又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二本书,《忧乐为天下:范仲淹与庆历新政》。同样,这本书因为内容精彩,也受到了大家较高的关注。
这一次林嘉文没有选择继续隐姓埋名,而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。当书迷们看到后作者是位少年时,惊讶不已。
著名历史学家李俗民教授,对他出版的书里面的历史内容,赞不绝口。在他书里的很多内容甚至远超一些知名历史学家,李俗民教授没想到这位少年能有如此大的成就。
在林嘉文还没有露面的时候,读者们以为能写出如此精妙语言的历史书,会是一位资历深厚的中年男子。随后,林嘉文的年龄和作品就在网上迅速传开。
此时的历史学界也对这位少年赞不绝口,称他为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。历史专家都希望他以后能为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。
外界对他充满质疑
林嘉文的事件也吸引来了很多流量,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林嘉文后,都称他为“天才”。对于这个别人求之不来的称号,林嘉文却并不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。
在林嘉文看来人们将他称为天才是对他辛苦创作的否定,他对自己的作品付出的精力和心血只有林嘉文自己知道。
当时林嘉文写这两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,让对历史感兴趣的人,读完后有更多的见解。大家能够互相讨论,一起学习。
林嘉文的年龄被曝光后,除了受到各方的炒作以外还有对他的水平的质疑。网上铺天盖地质疑他的言论,严重的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和对创作的热爱。
林嘉文本来自创造以来就和同龄人少了许多共同话题,如今面对这些质疑他的言论,他更不知道和谁去诉说眼前的痛苦。他内心的压抑得不到释放,久而久之,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。
林嘉文在药物治疗下也并没有得到好转,抑郁症是一种思想上的痛苦,它和平常的疾病不一样,不是说只要肯接受治疗就能够马上有所好转的。
网络上,林嘉文在“天才少年”的标签,和人们对他能力质疑的双重夹击下,得不到释放的他病情逐渐严重。林嘉文就这样一直被痛苦所侵蚀着,渐渐的,他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兴趣。
走上不归路
2016年2月23日,林嘉文彻底的离开了人世。林嘉文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,他选择了自杀。
此时的他年仅18岁,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。未来还有大好的青春年华等着他,他却选择走上这条不归路。
其实在他有了自杀的念头时,他就早已经规划好了一切。我们从他的遗书中就能看出一切。
“我很清楚未来的日子,不过这些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。”
“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,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,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,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,太没意思了。”
从林嘉文的这些字里行间,我们可以看出他已经对未来失去了希望,他厌倦活在当下的世界。
遗书中的内容很难相信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写的,或许压抑他心中的痛苦已经太久了。
在林嘉文自杀之前他没有表现出异样,作息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,上课看书,吃完抑制抑郁症的药后就会休息了。
不久后的一天清晨,林嘉文吃完早饭后和往常一样便出了家门,此时他的母亲以为林嘉文去上学了,收拾完家务后,自己也去上班了。
但此时的林嘉文并没有去上学,而是在小区的公园里转悠,看到公园明媚的阳光,他并不觉的令人的心情得到释放,反而感觉异常的刺眼。听到树林的鸟叫,林嘉文也觉得无比刺耳。仿佛时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与他无关。
当他掐算母亲到了出门的时间后,自己便回到了家中。家里熟悉的一切,也没有令林嘉文放弃自杀的念头。
林嘉文来到书房后,写下了自己的遗书内容。在遗书中他提到自己选择走上这条不归路是自己理性思考后的结果。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去过度悲伤。并且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和同学。
林嘉文表示非常感谢自己的李俗民老师,他在遗书中提到,每次去李老师的家里都能感觉到平日里很少的温馨和安稳感。李老师在精神上曾经给予了自己太多的帮助。
林嘉文还提到在自己去世后,希望社会尊重自己的选择,并不希望媒体对于自己的事情过多声扬……
林嘉文写完遗书后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干扰,没有留恋这个世界半分,转身跳下了27层的高楼。就这样林嘉文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当人们得知林嘉文去世的消息后非常震惊,不了解林嘉文患有抑郁症的人,叹息林嘉文这样的天才少年为何会选择离开。他们都为这位少年的离开感到惋惜。
小结
因为无形的压力,导致现在患上抑郁症的少年也越来越多。林嘉文的离开应该给每个人敲响了警钟,我们要时刻关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。
发布于:河南省